為偏鄉孩子做更多,讓人人都有機會因教育而改變!

小人小學

文:羅詩樺

陳子倢,扣扣老師,創辦小人小學。她身兼多種角色,皆以促進親子關係為使命,協助孩子與父母共同成長。她深信,每個人都有機會在教育中發揮影響力,只要願意開始。

24歲時,陳子倢創立「小人小學」,以「創造精緻的親子時光」為理念,透過體驗設計和藝術療癒作為溝通橋樑,協助父母陪伴孩子共同練習情緒表達與關係互動,實現彼此成長。雖然非教育科系出身,但她奮不顧身進入教育場域,因為她也曾是不自信的孩子,成長過程中體會過不被認同的感受,深刻理解親子關係的影響重大,因此希望能為下一代做點什麼。

教育必然面臨經濟層面的問題,對於沒有經濟能力的家庭,勢必需要另一套模式和不同的路徑。

創辦小人小學,為親子互動溝通提解方

起初兩年從營隊開始,逐步擴展至政府標案及企業合作專案。過程中,陳子倢觀察到,除了協助家庭改善親子關係,公共建設場域及展覽空間也應有轉譯成親子場域的可能。「如果要讓台灣成為親子友善國家,應從何開始?」於是陳子倢隨即展開一系列專案。


小人小學除提供課程服務、場域轉型及內容數位化的一條龍解決方案外,也開辦師資培訓課,招募志同道合的人才,尋找促進親子互動的可能。有趣的是,培訓內容也逐漸發展成企業內訓顧問課程。陳子倢解釋,對企業而言,將有助於開發親子市場、建立新商模;對小人小學則是讓更多既有空間發揮親子化可能性,達成雙贏。

然而,適用於城市的教案,當第一現場轉移到鄉村時,就是另一回事。尤其在經濟能力、家庭結構和教育水準都相對有落差的偏鄉地區,孩子就學不易,也缺乏課後輔導資源及學習空間,更遑論親子關係的溝通與陪伴。

對此,陳子倢早有心理準備:「教育這件事終究會面臨到經濟層面的問題,那些沒有經濟能力的家庭,勢必需要另一套模式、不同的路徑。」

在南澳長出「小人1號」成偏鄉教育實驗可複製模型

陳子倢坦言,小人小學的偏鄉教育之路是經過幾次失敗奠基而來的。「我們曾前往高雄美濃與新竹尖石,但由於距離遙遠及團隊資源不足,加上缺乏當地青年人力支持,計畫不得不暫時終止。」幸運的是,茶籽堂創辦人趙文豪邀請她合作,期盼在南澳地區建立教育網絡,培育永續人才,這才開啟新契機。

2018年,陳子倢成立「籿苗教育發展協會」,將小人小學的課程資源導入協會,展開偏鄉教育。例如,接洽南澳當地學校,進入校園提供免費課輔、教材規劃,引進外部非營利單位資源,規劃兩學年專案合作,舉辦手作、烘焙、繪畫等多元活動,實現陪伴孩子的目標。

最後一學年,我們邀請學生為南澳設計心目中的理想空間,於是2020年出現『小人1號』圖書遊樂場的構想,接著我們帶著孩子從設計藍圖到落地實踐。如今這裡像是一個示範基地,許多實驗與概念原型由此出發,成功後再複製到其他偏鄉。例如「全國女孩聯盟」便源自南澳的計畫。陳子倢與南澳的孩子互動時發現,偏鄉家庭面臨的教育困境不僅因家長忙碌疏於陪伴,也因家長缺乏親子教育的概念。

對此,籿苗教育發展協會策劃「女孩日行動」,帶領青少女認識自己身體,建立自我認同與人際界線,接著探討職涯發展、師資培育、分享情感教育,讓女孩們投入行動、互相支持,並與新北三峽「小草書屋」、台東「孩子的書屋」、花蓮「練習曲書店」、新城國小等單位合作,深入全台各地,期許透過多元活潑的教育形式,讓更多孩子認識自己、肯定自我價值。

另外,也展開「ArtBus藝術車計畫」巡迴行動,所到的場域皆成為孩子的學習教室,希望透過藝術美感課程,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認同」、「看見自我價值」、「想像未來」。

看著孩子前進的扣扣老師,多元角色實踐教育共生

近期,陳子倢又增添一個新身份,即FunNow旗下Niceday事業部總監。看似轉換角色,仍不變初衷:「小人小學豐富的經驗與知識,能在Niceday平台做出親子體驗服務,兩者相輔相成,將會很精彩。」

「如果你問我,身兼這麼多不同的角色究竟能做什麼?我認為,所有一切都圍繞著打造親子友善國家的初衷,在不同位置發揮功能、借力使力,盡全力讓教育生態更健全。」陳子倢相信,只要願意,人人都有機會為教育帶來改變-從一個孩子開始、從一個家庭開始、從此刻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