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陪伴做起,找回部落女力精神,以原住民粽阿粨寫下地方創生故事!

粨發粨粽

文:羅詩樺

王禛壹,「粨發粨粽」創辦人,2017年看見部落女性面臨內在價值損耗,陷於家庭與經濟結構下的複雜困境。她如何讓一顆阿粨撐起部落女力價值?

曾為社工的王禛壹,2017年與丈夫弗納柳(徐哲煌)回到台東家鄉達魯瑪克部落,意識到部落婦女承擔家庭重責,或面臨單親、低收入、家暴等困境。為幫助部落婦女,夫妻倆以「地方創生」為事業起點,創立「粨發粨粽」品牌,以阿粨為媒介,盼能重新賦予部落婦女堅強力量。

阿粨 A-bai,即原住民在豐年祭或貴賓來訪時會做的小米粽,外層是月桃葉、內層由假酸漿葉包裹小米與豬肉等食材,蒸煮後即可食用。(圖片提供:粨發粨粽阿粨專賣店 Facebook)

凝聚部落婦女的現實挑戰

然而,邀請部落媽媽參與「粨發粨粽」並不如預期順利。部落家庭生計多依賴男性,女性長期脫離職場,思維受限,難以投入。媽媽們常無故缺席,對工廠穩定性影響很大,曾讓王禛壹心生動搖,擔心這條路無法持續。

除了面臨人力困難,公司也曾遭遇投資方抽資,險些破產。數年前開設的食品加工廠因人力不穩定、產量有限,評估後決定暫時關閉,目前以兩間店面(台東市與大武鄉)及一間中央廚房的規模運營。

櫃檯寫著「一種米養粨種人」,提供各式各樣口味的阿粨。

老闆與陪伴者靈活切換,推部落女力登上舞台

王禛壹體悟到,要讓「粨發粨粽」產生影響力,需先建立土地上人們的信任和情感聯繫。於是她發揮社工專長,轉變為部落媽媽的陪伴者,親自了解傳統、家庭及婦女角色帶來的矛盾,尋找解決方案。

為解決人力不穩定問題,王禛壹增加儲備人員,並帶領媽媽們走出部落,參加展覽、銷售活動,甚至在台北101進行品牌發表會,或擔任講師分享親身故事。種種經驗也讓部落媽媽更加自信推廣原民文化,並逐漸找回自身價值。

一走進店面即是大片透明櫥窗,參照鼎泰豐模式,讓客人見證手工溫度的新鮮阿粨製程。

一片假酸漿葉撐起原民部落願景

為推廣具保健效益、用以包裹阿粨的「假酸漿葉」,王禛壹更耗資百萬購入冷藏設備以延長葉片新鮮期。面對業務版圖拓展帶來的資金壓力,一度勾起王禛壹曾被撤資的陰影,當時幸好多虧有玉山銀行與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推動的地創專屬融資方案,玉山銀行經深入了解團隊創生理念、成長歷程、經營模式及資金用途後,提供專屬融資解方,陪伴團隊度過創業初期,邁向穩健成長。

王禛壹感激地說,在玉山資金挹注下,她終能順利穩住公司營運,持續以部落女性為本,以阿粨為起點,透過原民文化美食推廣,成為部落女性的經濟助力,為這片土地及土地上的人發揮創生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