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軒
木酢達人、REWOOD森林循環湖口創生工作站的創辦人陳偉誠,從事林業循環經濟的緣起,來自於父親。陳偉誠的父親做過木匠、室內裝修人員,38歲那年開了一間木炭工廠,養活一家大小。陳偉誠回憶,「從小,我就在父親身上學會愛木惜木的精神,更看見木頭具備循環經濟的潛力。」
然而,從日據時代結束、林業式微,爾後隨著70年代瓦斯逐漸普及、80年代林業署遵行全面禁伐天然林政策,讓一批承襲日本匠人精神、崇敬林木之神的台灣老匠面臨產業斷層,陳偉誠家裡的炭廠也愈來愈難守。
為了實踐心目中那份「林業循環經濟」的願景,陳偉誠不斷探索木炭可延伸的經濟價值、研究木酢液的應用,從一名門外漢變成創辦木酢液清潔品牌的「木酢達人」。不過創業初期的三年並不好過,為了不讓家人擔心,陳偉誠承諾不借錢、不股東、不直銷親友,每天兼職打工養本業,直到2008年底台灣電商平台萌芽,木酢達人將產品放上PChome商店街,才開始有了穩定營收。
木酢達人、REWOOD森林循環湖口創生工作站團隊。
2011年,陳偉誠進清大唸研究所,一邊學企業管理與行銷策略,一邊為學校節省每年120萬的校樹修剪焚燒清潔費,將修枝廢木回收成為「生態炭循環經濟」資材。收集木炭與木酢液原料過程中,陳偉誠發現台灣潛藏著龐大的木頭資源,不必砍伐即可利用的木材高達上百萬公頓,讓他不禁思考,「如果妥善運用修枝與廢木,是不是能發展不砍樹的林業創生?」
因此,為了讓既有的木材資源發揮最大價值,陳偉誠建置了「REWOOD森林循環湖口創生工作站」,以家鄉新竹湖口為基地,聚集人才一同展開地方創生,探索林業循環經濟解方。
木材乾餾製炭過程冷凝萃取的天然液體即是木酢液,具有清潔效果。
木炭不只能作為燃料,良好除溼、吸附異味、兼具美觀的特性還可作炭盆栽。
「地方創生,必須要從地方發起,不能只是行銷包裝。接著要以創業心態去做,找出產業化的方法。」陳偉誠分享他的地創思維,還有一關鍵是「人才」,而把人找回來的心法,就是不斷地去勾勒家鄉眷戀,吸引想家的人回來生活。不過喚起情懷之後,最重要的任務還有賦能人才,讓人才安居樂業。
為了吸引人才加入、推動林木循環,REWOOD串連老木匠與新世代人才傳承技藝,將木工產品的選料、裁切、組裝、上漆、打磨、上蠟等製程逆著學,打造由淺入深的學習路徑,並且依據人才特質專業分工,建立明確的分潤機制,賣出的商品有一半營收歸木匠。
「兼職的木匠一個月至少可賺2~3萬,全職者最高也有月入6萬。」從產業最上游的樹醫、到下游產品化的木匠,陳偉誠以完整的育才SOP,兩年內號召700位學員加入工作站,最後成功培育出15位專業人才留在湖口。而離開的650人也並不白費,他們將帶著REWOOD播下的種子,持續探索創生歸根的所在。
陳偉誠認為,創業之路沒有盡頭,但做生意很有趣,可以盡情創造。
以善山利用的理念,讓廢木轉生為黃金。
今年由於上市櫃公司需提交ESG報告,為地方創生品牌帶來許多機會,與企業溝通過程中,陳偉誠也意識到企業需要翻轉思維,「應該是以永續為出發點,而不是獲利導向。」如此才不會落於「幾公頃地換多少碳權價值」的粗暴計算,真正為地方發力。
「我以為我做的是木頭產品,回過頭才發現其實我做的是林業的資產管理。」陳偉誠笑著說。花費數年摸索出的森林共生模式,傳承父親那代的溫暖炭火,逐漸燃成生生不息的創生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