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岳/雲林縣政府計畫處處長
文:許玲瑋
雲林縣,台灣唯一入選「全球7大智慧城市」的縣市,很難想像吧?其中關鍵就是「地方創生」!作為農業大縣,雲林縣也面臨人口外移、高齡化等挑戰。為翻轉困境,雲林縣政府整合資金與資源,建構地方創生生態圈,讓每個鄉鎮都成為一個有機體,發光發熱、茂盛蓬勃。
盛夏剛過,就傳來捷報。雲林縣政府申請國發會地方創生計畫,15個鄉鎮獲得核定,成為全國第一,總經費將超過10億元。回顧雲林縣近年通過的地方創生計畫,林內的「療癒城鄉」和元長的「全齡共創農村」於2023年通過認可;2024年,古坑以「友善創生」概念通過「地方創生2.0計劃」。當其他縣市仍在努力起跑時,雲林的地方創生已遍地開花,甚至迎來第二個花季。
整合跨局處,植入創生DNA
如何找出農業大縣的創生出路?雲林縣政府計畫處處長李明岳指出,雲林縣的地方創生「不是只有國發會的大計劃,許多在地『微型創生』也在其中。」李明岳認為,創生核心在於建立有機生態系統,涵蓋大學、研究機構、企業及社區。因此,雲林的創生策略強調根植於當地經濟與社會結構,不會一味依賴中央補助,而是更具永續性,導入商業邏輯,確保長期運營可行性。
縣政府深知地方創生的成功需各部門通力合作,為此成立「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進行整合。專案辦公室不僅提升政府執行力,亦為創生提供專業支持;透過與當地公所、企業和社區合作,形成協同發展生態系統,並讓「各局處皆具創生概念」。
此外,也鼓勵創生單位靈活運用資源,與民間企業、公協會合作。透過資源與資金支持,逐步提升地方創生能量。例如,支持本土永續理念且提供創生團隊優惠貸款的玉山銀行,或透過地方創生基金會媒合創投投資,達到利益與效益最大化。
以四湖鄉三條崙為例,因當地風場條件優越,縣政府與業者合作,打造「風箏衝浪基地」。此計畫橫跨多部門,包括水利單位、教育單位和地方公所,面臨海岸與場域管理挑戰。雲林縣政府發揮各部門專業,確保每個環節順利運行,例如水利單位負責水域治理、教育單位提供教練培訓,形成有機合作網絡。
提倡全齡參與,更將健康、智慧、永續並行
雲林縣政府著眼於健康和高齡友善城市的發展,推動地方創生時特別強調「全齡參與」,期許地方經濟發展能兼顧所有年齡層。面對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創生計畫需滿足未來需求,尤其是照護產業的潛力;其中「古坑桌球村」即是高齡運動產業的成功案例。
古坑桌球村由三位國家級桌球教練創立,不僅提供場地與設施,還深入了解高齡者需求,設計適合他們的運動課程,並以參與者付費模式運營。這項計畫不僅讓高齡者找到運動樂趣、維持健康,還成功將運動轉化為產業,創造經濟效益。桌球村成功的商模也吸引其他縣市前來參觀,擴大影響力。
李明岳指出:「永續、智慧城市、健康城市與創生這四項目,在其他地方或許是四條平行線,但雲林把這些整合成一條線執行。」隨著推動SDGs、超高齡化挑戰,產業發展必須考量永續、健康促進及高齡友善。於是,雲林縣的創生計畫將這些理念融入,「把很多的城市價值捲、捲、捲,像麻花捲那樣捲在一起,創生、永續、健康、科技都搭在一起。」
以虎尾為例,跳脫傳統作法,把「照護產業」作為創生核心;口湖則透過科技養殖「台灣鯛」,提升產業競爭力、打入國際市場。同時,雲林縣也借助AI與智慧科技協助農業轉型,解決困境,並讓新興產業蓬勃發展。2024年6月,國際智慧城市組織(ICF)公布的「全球7大智慧城市」,雲林縣遂從全球數百個城市中脫穎而出,為台灣唯一入選城市。
雲林縣的創生計畫,「把很多的城市價值捲、捲、捲,像麻花捲那樣捲在一起,創生、永續、健康、科技都搭在一起。」
鼓勵創新、整合資源,擴散協同效應
雲林縣的地方創生規劃不僅整合資源,也導入智慧科技、鼓勵創新、強調全齡參與,逐步改變有將近一半人口從事與農業相關工作的農業大縣面貌。對各鄉鎮公所給予支持,盤點資源、找出亮點特色、協助研擬計畫,並通力支援。而各行業民眾,則可透過青培站等平台提供相關資訊,協助創業成長,並持續優化基礎建設及法規調整。
此外,雲林縣政府也鼓勵在地企業利用創投資源,推動創新與永續發展,並與民間資源、公協會合作,投入資金支持,讓地方創生的動能不斷增強。
李明岳強調,「從各方面客觀的數據,如國發會、地方創生基金會,跟創業歸故里的成績,亦或從人口、社會遷移的數據等,都佐證雲林縣的地方創生非浪得虛名。」未來,雲林縣將繼續探索更多創新發展模式,為地方創生注入新的動力,讓這片土地在變革中煥發新生機。
地方創生就是一個「有機體」,每一個地方就是一個「生態系」;讓每個生態系面面俱到,才叫「創生」。
李明岳
#李明岳 #全齡共創 #智慧城市 #有機體 #生態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