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過橘子的一百種可能性嗎?」這是大山北月創辦人莊凱詠的未來計畫,他為此創作一段諧音梗:「我們希望帶著這些沒有人要的醜橘子,透過創新,把這些心『柑』(肝)寶貝們帶到全世界,讓他舉『橘』(世)聞名。然後透過我們掌握全『橘』(局)的能力,讓在地可以安『橘』(居)樂業,一起創造美好結『橘』(局)。」
「苦盡甘來」或「同甘共苦」,你會選擇哪一種?新竹橫山鄉的「大山北月」將當地農民種的苦瓜製成「苦瓜糖」,發現大多數人選擇「苦盡甘來」。橫山大山背的故事,正是這樣的寫照。
廢棄小學重生成農創基地
身高僅130公分的莊凱詠在成長過程中充滿挑戰,因為「矮小」,同學們認為他跑得慢、力氣小,因此不願與他組隊。然而,當他站上打擊區時,因好球帶相對比別人窄,成為「必定」得分的棒球隊員,讓他明白,別人眼中的缺點不一定是真正的缺點,關鍵在於如何發揮自身優勢。
2013年,他在清華大學就讀研究所時,與橫山結下不解之緣。大山背擁有山林蔥鬱的美麗景致,卻被髒亂所掩蓋,讓他內心再度燃起「不甘心」的情緒,決心行動。莊凱詠以「設計思考」為題,策劃淨山活動,號召年輕人響應。
活動後不久,橫山鄉公所招標經營廢棄已久的百年老校「豐鄉國小」,莊凱詠與另一位創辦人吳宜靜決定承租,成立社會企業「大山北月」,希望結合地方產業,打造複合式農遊景區。多年努力終讓這所廢棄小學轉變為人氣景點,成為橫山地方創生的重要基地。
發揮創意,復甦當地農業
莊凱詠的創生之路不僅限於活化廢棄小學,他與吳宜靜還積極與當地農民緊密合作,將當地農產品融入美食並舉辦農事體驗活動,成功將「大山背休閒農業區」從2014年面臨除名危機,蛻變為2022年榮獲甲等評鑑的典範。
提到挫折,樂觀的莊凱詠一派輕鬆,「困難當然都有,只是怎樣在這個框架底下做(應對)。」經營過程中,莊凱詠也看到許多問題,如偏鄉教育、小農生計等。他發現當地農家種植許多優質農產品,卻因缺乏行銷技術未能發揮價值。於是他開始思考農產通路,並對當地農作物研究開發各項商品,推向市場。
吳宜靜廚藝好、研發力強;莊凱詠點子多,執行力高。隨著與農民互動熱絡,他們發現農家往往有一批未噴灑農藥,但外觀賣相不佳的「火燒柑」被擱置或丟棄。為不讓這些橘子浪費,莊凱詠與吳宜靜開始探索其潛在價值,將醜橘子轉為多樣食品,如果乾、果醬、啤酒、醬油、汽水,甚至香腸和貢丸,創造橘子的百種可能性。此創新不僅提升當地農產附加價值,也讓社區重新散發活力。隨著這些橘子產品推出,他們開始整合資源,建立全台灣第一間橘子博物館,以展示、研究、教育和典藏四個面向,讓更多人了解橘子的故事與價值。
文化轉譯行銷國際,借力使力串連多方資源
隨著大山北月成功運營,莊凱詠開始著手於文化轉譯和國際行銷。幾年來,他們接待來自四十多個國家的五百多位外國遊客,結合新竹五個鄉鎮的美食,推出美食饗宴,讓外國遊客親身體驗台灣味。
莊凱詠的努力不僅使當地農業復甦,也讓農民看到機會,許多農民因此願意跟隨他的步伐,支持契作,參與每個假日於橫山舉辦的「大山背農民市集」。莊凱詠甚至為每位小農設計名片,以圖繪呈現農民的人像與農作物。從擁有自己的第一張名片開始,農民們找到對務農的自信與認同。
同時,也結合多方資源,充分運用各界力量,例如活用玉山銀行支持地方創生的優惠貸款;參加各種協會和組織的活動,以提升大山背產品的曝光度。近期,也在積極準備將「柑橘氣泡飲」上架便利商店。
創造柑橘的一百種可能
莊凱詠認為,地方創生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種從地方出發的創意與創生。「談文創,不能沒有文化;談地方創生,不能沒有地方。」無論是社區營造、文化創意,還是農產創新,必須基於對地方的深刻理解與熱愛。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文化與價值,只有深入了解並尊重這些特質,才能真正推動地方發展。
在無數人努力下,新竹縣橫山鄉的「大山北月」透過活化閒置小學、連結在地小農,開發多樣農創品,讓大山背再現活力。從在地物產出發,透過創新轉化,建構社會企業與地方創生的商業模式,打造屬於大山背的不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