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誠,木酢達人及REWOOD創生工作站創辦人,繼承父親愛木惜木的精神,從木酢液起步,建立循環林業模式,培育人才留鄉,融合慢哲學,重塑產業前景。
陳偉誠從事林業循環經濟的初心源自父親。他的父親曾擔任木匠及室內裝修人員,38歲時開設木炭工廠,養活一家。陳偉誠回憶過往表示,「從小,我在父親身上學會愛木惜木的精神,也看見木頭具備循環經濟的潛力。」
隨著日據時代結束、林業式微,以及80年代林業署全面禁伐天然林政策實施,承襲日本匠人精神、崇敬林木之神的台灣老匠面臨產業斷層,陳偉誠家中炭廠也愈來愈難以維持。
傳承父親惜木精神,賣炭郎變身木酢達人
為實踐「林業循環經濟」願景,陳偉誠不斷探索木炭的經濟價值,研究木酢液的應用,從門外漢變成創辦木酢液清潔品牌的「木酢達人」。不過,創業初期前三年並不容易,為不讓家人擔心,陳偉誠承諾不借錢、不股東、不直銷親友,每天兼職打工以支撐本業,直到2008年底台灣電商平台萌芽,木酢達人才開始在PChome商店街上架產品,獲得穩定營收。
2011年,陳偉誠進入清大研究所時,一邊學習企業管理與行銷策略,一邊為學校節省每年120萬的校樹修剪焚燒清潔費,將修枝廢木回收成為「生態炭循環經濟」資材。在收集木炭與木酢液原料的過程中,陳偉誠發現台灣潛藏龐大的木材資源,無需砍伐即可利用的木材高達上百萬公噸,讓他思考,「如果妥善運用修枝與廢木,是否能發展不砍樹的林業創生?」
為讓現有木材資源發揮最大經濟價值,陳偉誠建立「REWOOD森林循環湖口創生工作站」,以家鄉新竹湖口為基地,聚集人才共同展開地方創生,探索林業循環經濟的共好解方。
REWOOD創生工作站,賦能人才留鄉共創
「地方創生必須從地方發起,不能只是行銷包裝。接著要以創業心態進行,找出產業化的方法。」陳偉誠分享著,其中關鍵是「人才」。將人吸引回家的心法是持續勾勒對家鄉眷戀,吸引想家的人回來生活。然而,喚起情懷後,最重要的任務是賦能人才,讓他們安居樂業。
為吸引人才,推動林木循環,REWOOD串連老木匠與新世代人才傳承技藝,將木工產品的選料、裁切、組裝、上漆、打磨、上蠟等製程逆向學習,打造由淺入深的學習路徑,依據人才特質進行專業分工,建立明確分潤機制,商品銷售收入的一半將分配給木匠。
「兼職木匠每月至少可賺2~3萬,全職者最高可達月入6萬。」從產業最上游的樹醫到下游產品化的木匠,陳偉誠以完整育才SOP,兩年內號召700位學員加入工作站,最終成功培育出15位專業人才留在湖口。而離開的人將帶著REWOOD播下的種子,持續探索創生的根源。
不從獲利導向出發,探索台灣森林永續價值
今年,由於上市櫃公司需提交ESG報告,為地方創生品牌帶來許多機會。然而,在與企業溝通過程中,陳偉誠意識到企業需要翻轉思維,「應以永續為出發點,而非獲利導向。」如此才能避免落入「幾公頃地換多少碳權價值」的粗暴計算,真正為地方發力。
「我以為我做的是木頭產品,回過頭才發現我實際上是在做林業的資產管理。」陳偉誠笑著說。花費數年摸索出的森林共生模式,傳承父親那代的溫暖炭火,逐漸燃起生生不息的創生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