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方創生體檢:流程卡關、人才不足成最大挑戰

文:摘錄至第439期遠見雜誌

台灣首份地方創生體檢報告出爐!由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委託《遠見民意研究調查》進行全台地創團隊的全面調查。這份報告揭示哪些重要發現?

行政院於2018年宣布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帶動全台368個鄉鎮的地方創生團隊積極投入。當年負責地方創生政策推動的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積極走訪全台,被譽為「台灣地方創生教母」。2021年信義房屋創辦人周俊吉邀請她與其他專家們,成立「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積極搭建創生平台,提供城鄉不均解方。只是,地方創生政策推動近四年,各地地方創生團隊的面貌如何?

35%團隊成立未滿5年,30-39歲青壯人口為主力

本次共調查全台321組地創團隊。回收有效樣本188份,回卷率58.6%,占比近六成。調查發現35.1%、超過三分之一成立時間在5年內,其次為6~10年,占29.8%,顯示地方創生團隊多為新成立組織,正奮力萌芽長葉。

35.1%為五年內成立地方創生團隊
資料來源: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發展地方產業,吸引青壯人口回流,減緩鄉村產業勞動力老化,是推動地方創生重點目標。調查結果發現,各團隊創辦人年齡在30至39歲間最多,占42.5%。其次最多的是40至49歲,占36.7%;顯然青壯人力是目前推動地方創生主力族群。

創作者多在壯年,30~39歲最多
資料來源: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資金,則是團隊存活與發展的關鍵。調查指出超過五成(50.5%)團隊的營運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包含親友合資,尤其是組織型態為「公司」的團隊,更有近六成是靠自有資金,顯示這些團隊已經建立起較穩定的商業模式,展現足以自立的實力與能量。

其實,地方創生團隊開始發展的第一筆資金大多為自有資金,然而,當團隊需往前發展、開發新產品、發展新商模時,有很高比例會出現「週轉金」短缺問題,也通常是這時候最需要金融機構協助。

營運資金五成以上為自有資金
資料來源: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當問到是否有提報地方創生計畫申請政府補助經費時,有超過半數(62.3%)沒有申請,僅有37.7%團隊有提出申請,這主要是因為創生團隊的資金來源有向銀行融資、政府各項優惠方案、各種競賽獎金及政府專案計畫補助與標案,十分多元,因此爭取專案計畫的補助並非唯一管道。

善於運用數位,讓24.1%有效度過疫情

政府在2019年1月核定地方創生計畫,卻不到一年便遇上新冠疫情襲捲全球,會不會讓新生幼苗就此夭折?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團隊沉著應戰。85.6%針對疫情進行營運調整,最普遍做法是開發第二商品/服務內容,占48.9%,排名第二是導入新的數位工具,達38.3%。

因應疫情,近五成團隊開發新產品
資料來源: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七成表示人才不足是最大困境
資料來源: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雖然疫情、資金與政策對地創團隊的經營影響重大,但人才短缺才是最頭痛的問題。高達70.7%直指「團隊人才不足」才是最大問題。而三年多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雖然紛紛祭出各種地創相關協助計畫、補助方案,但在團隊心中,公部門政策還有待改善空間,首要之處在於簡化流程與溝通,高達62.8%。

對政府地創政策,六成滿意
資料來源: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62.8%最期待簡化行政流程
資料來源: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調查顯示,台灣在地方創生推動的道路上,絕不是全程風和日麗,許多團隊都還在披荊斬棘,甚至是頂著雨露霜雪,奮力前行。這份地方創生的初步成績單中,可以看出團隊最迫切的需求,政府角色還有大幅改善空間,並期待有更多來自民間資源挹注,包括企業、機構、學校,乃至每一個關心這片土地的台灣人。